人民日报:党员干部顾大局者才能成大事
对于党员干部来讲,大局意识早已是耳熟能详,成为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。但真正能够做到有大局意识,却远不是那么容易。
有大局意识,首先得有大局观。一个集体在看齐的过程中,还要有更多的人对全局、对主要矛盾、对潮流趋势有清醒的认识,“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,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,并能掌握住它”,这才能做到步调一致而不僵硬机械、上下同心又相互协调。
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。”就拿区域协同发展来说,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,还是建设长江经济带,抑或是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都需要胸中有大局,思想认识上形成“一条心”,实际行动中形成“一盘棋”,在管理体制、合作机制、利益分配格局上打通梗阻,努力结成利益共同体、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,推动实现错位发展、协调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但认识与现实、思想和行动的反差,永远存在。一些时候,不是不懂得区域间协同、国内外联动的道理,但受行政区划的影响,有的地方只顾自身发展、眼前利益,不自觉地以一种竞争而非合作的姿态对待区域发展。画地为牢、以邻为壑的发展策略,形成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、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。在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、流域治理的过程中,一些地方缺乏主动衔接的积极性,貌合而神不合,注重的是与其他地区争资源、抢项目,导致产业结构趋同,低水平重复建设,上游发展下游污染。
有人也许会说,顾大局,就是要坚决破除自身利益的藩篱,敢于舍弃“小我”,勇于追求“大我”。这话说得不错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情况往往更加复杂。比如大气治理,某些地方赖以生存的污染企业可能就需要关停并转;比如产业集群发展,一些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可能就面临淘汰。牺牲少数人的眼前利益固然是迫不得已,可是如果涉及的群体较大,就难以完全靠觉悟来保证决策的落实。这种时候,尤其需要有大局观的人运用系统论的方法,从更高层面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,努力实现共赢。
近看国内,我国近年来实行生态补偿机制,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居民进行资金、技术、实物上的补偿,政策上的优惠。远看国外,二战之后,为治理莱茵河污染,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通过树立共赢的利益意识,各成员国密切合作,最终重现了莱茵河这条“生命之河”的美丽景象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,党中央不断强调注重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要求各级干部对各种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到心中有数。归根结底,尽最大可能在整体上保持动态平衡、实现共赢,才是真正可落地的大局观。
有个典故是这么说的:用来捕鸟的罗网,尽管最后捕到鸟的只是其中某一个网眼,但假如仅用一个网眼,是无论如何也捕不到鸟的。只有将众多网眼组成一张大网,局部才能在整体中发挥作用,实现自身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平衡。道理听起来很浅显,但要真正领悟,变成自觉的行动,还是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换位思考,找到局部与整体、当前与长远、舍与得的平衡,真正让大局惠及局部,以局部成全大局。
350VIP浦京集团提示:本文来源:人民日报。自发布之日起,凡有转载、摘录、抄录者请注明转载地址及连接,未按要求的,我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