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候变化问题,美国十分着急,但中国无需着急
本文来源:利刃军事
原文标题:气候变化问题,美国十分着急,但中国无需着急
近日,国内新闻最火的莫过于全国性限电,从东北到山东再到北京,全国大面积电力供应紧张前所未有,着实让人有一种穿越到90年代的感觉,甚至直到限电通知下来之前,我都觉得这像是假新闻。经过官媒解读,我们大概也了解到了本次限电的主因——火电厂发电不足,无法满足全国供给。面对限电,老百姓自然是有怨言的,在怨言背后,逐渐也兴起了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,即中国到底应该不应该控制碳排放量?
一派是反碳派,推崇可再生能源替代和保护环境,其理由有三:
一,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威胁,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应当和全世界各国联手起来控制碳排放,为子孙后代留一个可用的地球;
二,火电是非可持续能源,煤总有烧完的一天,不如提早布局可持续能源,以在地球出现能源危机时,掌握先机,获取全球竞争的优势地位;
三,中国的煤炭、石油等资源比较依赖海运进口,而海运通道还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,万一发生战争,能源渠道被切断,危险不言而喻,而如果中国的新能源转型完成,就可以一举解决马六甲困境,实现真正的国防安全。
另一派是挺碳派,他们认为火电短期内还不能被取代,新能源可以补充,但步子绝对不能迈得太大,理由也有三个:
一是火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过高,超过70%,而可再生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仍然只有29.5%(2020年数据),其中还有很大比例是水电,如果骤然加大步伐,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力推进煤炭减产,必然导致全国性的电荒,影响居民生活不说,还可能拖累GDP增长;
二是可再生能源属于不稳定能源,在电网中的占比有严格的限制,其中,水电受到河流流量影响较大,风能和太阳能受到天气和风向的影响很大,在现代技术不能精确预测什么时候来风、什么时候光照强度高时,就不能过分增大供电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,否则可能发生许多局部忽然断电的情况。有人说,那让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的电存储起来,需要时再用不就得了,这恰恰是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,即电能高密度存储是极难的,全世界的锂电池存储能力也不超过东京三天的用电量,所以大部分电是发出来就要被使用,而不是还可以存起来再用;
三是中国人均的碳排放量还很低,和美国是天壤之别,在化石能源全球供给仍然充足的情况下,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和生存权,不能轻易的自废武功,掉到发达国家设置的陷阱中去,丁仲礼院士就是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持者。
仔细分析两派观点可以看出,两派人士都是爱国者,分析问题也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,从国家利益出发,反碳派观察和立论的角度是国家安全和自然环境保护,在长远看是没有问题的;挺碳派观察和立论的角度是当下的国家利益和民众需求,在短期看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其实综合一下会发现,双方主要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迈这么大的步子去减碳排放?要不要这么仇恨火电,严打限制?
我个人认为,挺碳派的观点是比较科学的,因为任何长远的战略必须要符合当下的实际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,不是说我为了100年后能将碳排放控制在一个科学的水平,现在就不发展经济了,那民生和经济损失谁来承担?儿女子孙倒是确实有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了,但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比别的国家低就能感觉幸福美满了?
其实,关于碳排放的问题,丁仲礼院士早就说得很清楚了:地球的承受能力绝对不是像人们想的那么差,地球温度比现在高个几度的时代多了去了,也没在地质学上找到发生大规模灾难的明显证据。
今年以来,我们看到,美国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特别着急,主要原因是美国确实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国,加州大火、德州大雪、墨西哥湾的龙卷风一茬接一茬,搞得美国人是七荤八素,确实有些受不了了,但对中国而言,我们恰恰是气候变化的受益者。今年以来我们看到,中国北方和新疆地区的湿润化极为明显,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都发起了洪水,北京进入夏天后隔三差五下雨,东北则逐渐温暖了起来,这对于本就地理条件不够好的中国来说简直是老天眷顾,我们不抓住这好好的机会发展生产,却要跟着美国严格控制碳排放是不是没有什么道理呢?
350VIP浦京集团是一家致力于系统集成多媒体投影显示、大屏幕视频拼墙系统、大数据可视化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普及和应用的股份制公司。集项目建设、产品研发生产、售后维保服务三位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拥有上千家紧密合作的区域经销商和用户。客户群体广泛分布于军政、交通、能源、广电、金融、电信、教育、互联网等各大行业。